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
[來唱歌吧]化學是你 化學是我
這首歌是北京大學校長作詞,
希望可以告訴大家,
化學其實跟我們的生活是一體的,其實化學是很可愛的>///<
各種生命現象都是建築在各種代謝的化學反應過程,化學如此神奇:D
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
自然野趣DIY 創作競賽
大自然是活生生的藝術教室,隨著四季的更迭交替,不時變化著一幕幕動人的樂章,而自然中的一草一木,
從生命的孕育到枯萎腐朽,自有其生態和生命美的價值。本活動鼓勵民眾運用自然的素材,
以豐富的想像力創作生動活潑的作品,呈現自然中物物皆美及珍惜自然的觀念。
二、辦理單位
主辦單位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
承辦單位: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
三、參加對象
社會大眾,不分年齡、國籍
四、作品內容
- 運用自然的素材,以豐富的想像力,創作一幅平面展示的作品。
- 展現自然之美無所不在,物物皆有其價值的觀點。
五、作品格式規定:
- 作品規格:尺寸以40×60公分的厚紙板或薄木板為襯底,厚度不高於15公分。
- 素材:運用步道上撿拾的自然物(葉片、樹枝、果實、石頭…等)為主,
可輔以圖畫、素描、圖片、照片等各種平面素材,不拘型式創作。自然物應先陰乾處理,
以免容易潮濕長霉。(得獎作品可保存至民國100年底展出)
六、參賽方式
- 本活動一律採線上報名(開放日同收件日期),參賽者請列印活動報名表並填妥著作授權同意書,
連同翻拍作品圖片(8×12吋)以掛號郵寄或親自送至: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,
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信託中心 收,信封需有「自然野趣DIY」參賽字樣,郵寄以郵戳為憑。 - 收件日期:
第一階段:2010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29日。參賽者繳交翻拍作品圖片(8×12吋)及列印報名表,
提供第一階段初選評審。
第二階段:2010年11月5日至11月12日。公告初選名單後,經通知再繳交原作品。 - 參選者送件繳交作品時,請自行保護作品,作品運送過程中受損,請自行負責。
親自送件者,應於期限內送至收件地點,逾期不予受理。 - 參賽作品概不退件,未得獎作品若欲取回,請於公布得獎日一個月內自行取回。
七、參選規定
- 每人報名作品不限件數,但前三名及優選每人限得獎一件。
- 參選作品凡已獲其他單位獎項者,不得重複參賽。
作品如係抄襲他人作品或有侵害他人著作權者,
除自負法律責任外,並取消獲獎資格。
上述情事如已發給獎金、獎狀時,所領獎金、獎狀應繳回主辦單位。 - 得獎人需簽訂「著作授權同意書」,
得獎作品之圖文內容完整著作權均讓與主辦單位農委會林務局所有,
並可提供所屬相關業務單位無限次數及範圍使用。 - 著作人格權屬創作者,主辦單位同意得獎人將作品圖檔以非營利方式自由使用。
- 本簡章未盡說明事宜,主辦單位得以隨時解釋、修正之。
- 請遵守以下使用素材的原則:A-不捉活的生物、B-不採折花木、果實、樹葉、枝條,
C-不添加化學藥劑、D-不到森林遊樂區、國家公園與保護區任意採集、E-不強取豪奪。
八、評審方式
- 評審委員:邀請生態與自然繪本的專家進行評審。
- 評審標準:創意度40% 、主題契合度30%、題材豐富性30%
九、獎勵方式
第一名(獎金參萬元)加獎狀乙張。
第二名(獎金貳萬元)加獎狀乙張。
第三名(獎金壹萬元)加獎狀乙張。
優選五名(獎金各陸仟元)加獎狀乙張。
佳作獎十名(獎金各參仟元)加獎狀乙張。
十、洽詢方式
請電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(02)2933-2233蔡怡珣。
相關活動訊息將於8月初詳載於本活動專屬網站:http://trail.e-info.org.tw
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
207作業1--生物新聞(99/10/29前繳交)
2.主題:與園藝、生命科學、生物技術相關(要能說出相關性!)
3.年份:97/1/1到99/10/28的新聞
4.格式:
(1)請用A4紙,歡迎使用回收紙,最多不超過4頁。
(2)請附上原始新聞稿,可剪報、影印、電子報的檔案。
(3)請務必註明新聞資料的日期、作者、來源。(對作者致上最敬意!)
(4)以下內容請親筆書寫,打字不計分:
A.請你簡單敘述這篇報導的內容摘要。(100~150字)
B.請你說明為什麼你會選擇這篇報導。(100~150字)
C.請你說說看完這篇新聞之後你有什麼想法?(100~150字)
D.(加分題)你覺得這篇報導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是什麼?(100~150字)
5.請準時繳交作業!
2010諾貝爾生醫獎--得獎的是...
http://nobelprize.org/nobel_prizes/medicine/laureates/2010/
恭喜試管嬰兒之父--Robert G. Edwards先生!
(也許內政部可以拿這個打廣告,鼓勵台灣父母多生小baby~:P
確保我未來的工作機會XD)
在1978年Edwards先生跟他的工作伙伴史戴普托醫師幫助英國的布朗夫婦,
利用了體外授精胚胎植入(in vitro fertilization, IVF)技術(試管嬰兒),
生下了小路易絲,
現在路易絲也已經當了媽媽。
證實了利用IVF技術產下的小孩也能繁衍下一代。
不過可惜的是,史戴普托醫師已於1988年過世,
無法一同分享這份諾貝爾的榮耀。
看來,當初發展體外受精胚胎植入的生殖方式,
似乎也讓大眾有了很多疑慮,
「不是利用自然受孕生下的小孩是否無法生育?」
甚至有
「可能因為這樣培育出科學怪物嗎?」
「這是違反自然界的理論啊...」
這樣的說法出現,
使團隊的研究之路更崎嶇了。
但IVF的確幫助了許多的父母成功擁有了小孩,
而也推動了相關生殖技術的發展。
但進行人工受孕的媽媽真的非常辛苦,取卵的過程很不好受,
(我也有聽過為了懷孕連命都差點丟了的例子。)
有的時候我也會認為一樣要成為父母,
領養小孩也許也是相同的父母之愛,
但是這真的是取決於每個家庭的價值觀不同。
在高中生物課程提到「試管嬰兒(人工受孕)」的部分,
普通高中95綱要是在高二7-2生物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有提到原理(體外培養),
99課綱則在基礎生物(2)應用生物中對「生殖輔助醫學」進行討論。
IFV的簡單原理如下圖:
(圖片來源:翰林版高中生物(下)課本)
傳承基因、延續後代對每一種生物來說都是最重要的事,
族群的延續讓地球有如此豐富的生物資源,呈現多采多姿的樣貌。
地球上天天都有「生殖」這樣大型的科學實驗在進行著。
或許IVF的延續,或許不單對人類的貢獻。或許到整個生物多樣性的維續。
也來看看這個:
http://tw.nextmedia.com/applenews/article/art_id/32862262/IssueID/20101005